外送江湖 Food Delivery Landscape

简要地看了 Grubhub 外延式扩张后,我们来看看这片江湖里的其它角色。

本篇主要出场人物,除了上一篇blog里的Grubhub,还有 – DoorDash,UberEats,Postmates,Amazon,Square

「DoorDash 篇」

如果说 Grubhub 作为上市公司有融资优势,那是以前的资本市场 – 如今,stay private + huge raise 已是常事 (and thanks to SoftBank’s Vision Fund)。DoorDash 就是其中一例,18 年 5 月一轮 5.35亿美元, 8 月紧接着一轮 2.5 亿美元,粮草极其充足。新融资可以让 DoorDash 继续大力研发,同时大力在城市扩张,或是收购。

在这之前,17 年 9 月,DoorDash 收购了 YC 出品 Rickshaw;Rickshaw 的收购更是为了人和产品,预计不会明显增加收入,但在完善城市 delivery 系统上更进一步。

18 年原先专注做餐厅外送的也做起了零售外送,在 Postmates 与 Walmart 合作后不久,DoorDash 也宣布与 Walmart 合作。这原本是 Amazon + Wholefoods + Instacart 的故事,一直把 Amazon 作为究极对手的 Walmart 怎会示弱?餐厅外送和超市外送本也差别不大。这两个合作就这么顺理成章了。

DoorDash 在 18 年 8 月推出了 DashPass,一个类似于 Amazon Prime 的月费会员,$9.99/month,使得 $15 以上的外送订单都免运费。同行之中,Postmates 16 年开始推出类似产品,下面会说到。

「UberEats 篇」

2014 年开始时叫 UberFRESH,仅是整个 Uber app 中的一个功能,后来改名 UberEats, 2016 年成为一个独立的 app。

背靠 Uber 这座大山大概是最明显的标签。Uber 做外送是极其自然的,对于本身开 uber 的人来说,理解起来相当容易,而且有极易转化的 driver base。

Uber 今年 4 月收购 JUMP,共享电动单车,如此水到渠成浑然一体;uber 去年 10 月推出了信用卡,对于餐厅消费极其友好,推出相当多 local offer,如此水到渠成浑然一体。

Uber driver + JUMP + Uber credit card,加持之下 UberEats 想做小都难。

Uber 还有一手 – 扩大现有的 Uber monthly pass,跟 UberEats 搞 bundle… 还有一手 结合现有 Uber for Business,瞄准 2B 的餐饮外卖。

「Postmates 篇」

16 年 9 月 Founder Fund 领投 $140m,18 年 9 月 Tiger Global Mgmt. 领投 $300m;过去几年 Postmates 完成了几次小收购但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大,主要 acquhire 招人扩大团队。

在今年早些时候,有传闻说 Postmates 与 DoorDash 合并,这是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上市故事,正如 13 年 Grubhub 与 Seemless 的合并上市。

然而,Postmates 有自己的想法。早在 16 年,Postmates 就找了 banker 为被收购做准备。那时候的情况大概是:1)高增长,但没有盈利(或接近?),2)15 年 2 月融完的 $80m 估计不剩多少,也在准备新的融资,3)然而 DoorDash 16 年 3 月完成 $127m 融资,uberEats 16 年独立 app 高调杀入,Amazon 通过 Prime Now 涉足餐厅外送,前方还有 Grubhub 这种已占据大市场份额的已盈利上市公司… 这不会是一场简单的战役,而且要存活下来要投入巨大,这也是新的融资的难处,4)15 年的估值已到 $400m。所以,不难看出找买家的难度。Grubhub 是潜在买家没错,但显然价格难以谈拢,并且上市公司盈利要受影响,还有融资退出股权等一些列问题。无果之后,原先的投资人就也果断跟注 $140m。

这场战役没有停止的迹象;16 年找不到买家,18 年也没有太多变化。DoorDash 18 年被靠软银,新获大量资本去打一仗;Postmates 自然不会退后,Tiger Global  也 $300m 加码这场巨大战役。

背后的资本也很明白,要能奠定行业格局,尤其在大公司会参与的时候,小打小闹都没有用,等于白烧。要烧就要烧大。

忘了说,Postmates 16 年就推出的类似 Amazon Prime 的会员,把这项意料之中的创新引入外卖行业,$9.99/month,超过 $30 订单免运费,之后不断降低门槛到$25, $20, 部分地区低至 $15。当 DoorDash 今年也推出了类似产品.. 双方目前应该是越走越远了。有融资可以抢用户,比合并收购成本低… 而且信任自己团队和能力,给以后可能的交易加筹码。

「Amazon 篇」

Amazon 的逻辑是相当清晰的。从已有的业务延伸出 Amazon Prime Now 和 Amazon Prime Fresh,配合去年收购的 Whole Foods,线上线下的新零售 – 教父级别的故事。

餐厅方面感觉不是当下重点,看不到 Amazon 的发力。而且众多资本介入,Amazon 自己也要考虑投入和回报。暂时不重点做餐厅也是可以接受的,还有 grocery食材水果等外送市场需要征战。

不用说 Amazon 的其它战场。战场有点太多了。

Amazon 或许会收购?但个人觉得 Jeff 会很 prefer 依靠自己的团队,并且做出不一样的产品,降维进入这个市场。

「Square 篇」

Square 作为 POS 系统起家的新晋大哥,从另一个角度很早就切入了餐饮。Square 在 14 年 $90m 收购了 Caviar,直接切入餐饮外卖;17 年收购了 OrderAhead;18 年收购了  Entrees On-Trays;18 年 5 月,Square 发布了 Square for Restaurants,一个 all-in-one 的餐厅收银管理系统,包括餐座的管理、后台烹饪的管理、员工收入和小费、供应链金融、推广、数据分析… 还有配合 Caviar 的外送系统。Killing it

Square 在餐饮,更像是可以降维打击的角色

还有 Caviar 配送员可以直接通过 Square Cash App 收工资… 一个扩大 Cash App 使用的 synergy

如果说 Grubhub 等公司做了很多横向整合,Square 是把餐厅各方面需求打通,是一个纵向的思路。再加上一些横向外送的收购,Square 的布局十分得立体。

「Grubhub」

回到 Grubhub 身上… 现在的问题是,是派增长的速度快,还是其它竞争者抢得更快?长期来看,assume first-mover advantage 减弱,Grubhub 还有哪些优势?

「未讨论的问题」

  • 对于餐厅的管理,所谓 in-network merchant partner
  • 对于送单人员的管理,所谓 delivery partner
  • 海外市场的扩张
  • fee structure (tho similar)
  • 与餐饮连锁的关系
  • lots of legal issues – resell foods? food handler permit? conflicts with restaurants? independent contractor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