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s Home Device with Camera and Microphone

上周 Facebook 发布了新款硬件 Portal – 一个以 FB 好友为电话簿的新型视频座机..

作为科技巨头中最后一个入场的,在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开打很久、Microsoft 去年发布与 Harman Kardon 合作的 Invoke、Apple Homepod 今年早些时候入场后,Facebook 也是挤了进来,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美国科技巨头。

先说说各家的优势。

Amazon 是先发优势,提前入场熟悉用户优化 Alexa 拓展平台;还可以跟 Amazon 以后发布的各项智能家居配合(比如那个微波炉)。Amazon 之前也有做硬件和系统的基础。

Google 肯定是要抢这个未来 smart home device 核心位置的,nest 已布局多年,推广 google assistant(智能语音),顺带连接 google 本身各项服务,以及推广 youtube (premium) music。Google 的硬件实力近几年也突飞猛进,系统平台的强势更不用说。

Microsoft 这个略尴尬,也不算它自己做的 device,主要是推广了 Microsoft 的 Cortana 智能语音。

Apple 不用说,音乐和硬件一直是强项,Siri 也是有基础的,iOS 本身也有 Homekit。虽然目前没有带屏幕,但我相信就是日程上的事。已经有 FaceTime 和 FaceID,想象空间绝对够。

Facebook 强在社交网络 (FB Messenger) 的嫁接,自动生成电话薄。

然而,Facebook Portal 细想一下,在很多方面都很尴尬。

首先,Facebook 没有自己的智能语音,Portal 是直接用的 Amazon Alexa。在这一群科技巨头面前直接弱三分 (Alexa, Google Assistant, Cortana, Siri)。

其次,Facebook 没有平台能力,没有智能家居想象空间。本身社交跟智能家居的契合度(目前)就很小。未来跟 Oculus AR/VR 有多少契合很难说,至少短期没有。

三者,作为音箱用,FB 没有音乐类服务,仅是接入 Spotify/Pandora;有视频类的服务,但才开始,FB Watch/Show。另一方面说,由于 FB 内部 app 的分割,Instagram TV / 直播的想象空间又暂未实现。

第四,从 monetization 的角度,FB 逃不出 ads。在巨头之中,由于上述局限,FB 是最容易/最早会在 Portal 里加 fb ads 的.. Google 也差不离,但由于它更想做成大平台,可能离直接投放 ads 很远。

最后,还有 FB 的隐私和数据问题。今年以来一直是热点。考虑到美国对于家庭隐私的重视,估计 Portal 有点悬。

但从视频通话的角度,FB Portal 是很可以的。但放到大的背景中,突出两个字 – 尴尬。

New Art by Banksy & Sotheby’s Performance

10 月 5 日,在苏富比拍卖的 Banksy 2006 年作品 Girl with balloon 在落锤后被作者本人设计的碎纸画框碎了一半。

整个作品被重新命名 Love is in the bin。

Banksy B. 1974 GIRL WITH BALLOON signed and dedicated on the reverse spray paint and acrylic on canvas, mounted on board, in artist’s frame 101 by 78 by 18 cm. 39 3/4 by 30 3/4 by 7 in. Executed in 2006, this work is unique.
BANKSY, LOVE IS IN THE BIN, 2018

作者 Banksy 在 Instagram 上 po 出了自带碎纸的画框制作小视频,并 quota 毕加索

“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 – Picasso

原本约 1 百万英镑的拍卖成交价,在一波戏剧性的操作后作品将大幅增值。

虽说 Banksy 说拍卖行并无参与 – 但无论怎样,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幅画作,整个戏剧性故事都离不开 Sotheby。根据苏富比的 blog,这是首次在拍卖中卖出了行为艺术 (it marked the first time a piece of live performance art had been sold at auction, read more here)。

这是 Banksy,Sotheby,买方,以及现场观众共同完成的艺术。

期待多年以后的 Love is in the bin 的拍卖。

Tesla Has New Chairman, Facebook and More?

美国传统的董事会管理层双层结构在硅谷和科技行业不太流行。

给予创始人(们)极大自由和权力后,now funds are fighting back。

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换 board chair 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或被忽略;但一旦公司出现非短期问题,换 board chair 也被更多提及,并等待一些 “catalyst”

Tesla 要换 board chair 的声音不是一天两天,直到 Elon Musk 的 Twitter 被 SEC 盯上。 9/29,Musk 和 SEC 和解条款中包括了卸任董事长。

今天,几家基金要 Facebook 换 chairman 的提案再次被关注。过去几年 FB 表现已经很好,在 Zuckerberg 带领下社交巨头进入收入利润高增长。然而今年 Zuckerberg 的日子并不好过。一系列隐私方面的问题和激进的广告策略,让用户国会等各方都找到很多机会来 dis FB。

提案方包括 Trillium Asset Management (53,000 shares),以及纽约市 Comptroller 和三个州的 State Treasurer –  Illinois (190,712 shares) , Rhode Island (168,230 shares) and Pennsylvania (38,737 shares), New York City Pension Funds (4.5 million shares),大约近 500 万股(占 0.2%)。

现在 FB 的双层股权基本保证靠投票很难的;提案更多的为了公开讨论引起关注,为以后的契机做铺垫;如果 FB 或 Zuckerberg 出现一些现象级问题,可能也会有跟 Elon Musk 类似的场外和解。

GL to all

Netflix’s 130 Million 付费用户

Netflix 第三季度财报还是很可以的。

用户/付费用户的超预期增长支撑了 Netflix 的 growth story,股价反应很积极。

但同时我也感觉,高企的估值即将触碰到一些天花板。

  1. 美国付费用户已有  5696 万
    • 算上每个付费账户可以多人 access,这个数字接近美国付费 cable 用户数约 9000 万 – 1 亿
  2. 海外付费用户 7346 万
    • 虽说海外市场更广阔,算上印度、巴西等国家人口是相当多。但付费能力的用户依然有限,除去中国美国,除去网速欠佳,适合 Netflix 且能盈利的地区并不多。
  3. 其它公司如 Disney,  Amazon, Youtube 的 streaming service 将抢夺用户
  4. 在内容上,成本将提升。上游版权制作能力等整合聚集,bargain power 增强
  5. 商业模式上局限,不像爱奇艺可以采用被广泛接受的广告模式

与 Amazon 的关系 – 作为 AWS 的最重要客户之一,以及 Prime Video 的竞争对手,微妙;还有未来 Netflix subscription 可能与 Amazon Prime 终极会员体系的竞争。

在泛娱乐 streaming 领域,Facebook TV, Instagram TV, Snapchat 等争夺用户屏幕时间。

这么看来,Netflix 在 2019,有很多挑战需要正面对待。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7)

Chapter 6 – Sears 第三王朝:no progress while others gainings
女权运动

Sears 第三王朝的零售业成为女权运动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在美国强调男女平等的大潮中(尤其是 70 年代的努力在 80 年代被反复的倾向),Sears 由于其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成为了其中广受关注的被指责的对象之一,包括消费者和雇员的不平等对待(More on  “1986 年 Sears 案”

IBM 合作 – Prodigy

1984 年,Sears 与 IBM 合作,尝试了 Prodigy 项目,一个集成了许多基础功能的网络入口,包括新闻、天气、邮件、购物、股票等等… 按月付费。

这是有意义的 pre-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尝试,但与今天的互联网形态几乎完全不一样…

这样有点走歪的经历,让 Sears 的线上购物尝试在正确(当今而言的正确)的路上又慢了半拍。

与二代目的战争,不进则退

一图流说明问题

三代目!Amazon

1994 年,如今的三代目 Amazon 在西雅图诞生。

尽管 Amazon 的收入还未超过二代目 Wal-Mart,但已于 2015 年在市值上超过,成为市值第一零售商,并未又回头的迹象。

此时的 Wal-Mart 在收入上被超过也只是早晚问题;正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Sears。

Amazon 在零售上的尝试,可以看到很多 Sears 的影子:一项 -> N 项商品(书 和 手表),Amazon Basics 自产商品,支付&信用卡业务(Amazon Pay & Visa card)等等

其它

1993 年,Sears 停止了 100 多年前起家的 catalog 业务。

1993 -1995 年,Sears 从标志性的 Sears Tower 搬出。2009 年,Sears Tower 改名为 Willis Tower。

1995 年,Sears 将购物中心修建业务 Homart 卖给 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 。


之后的事,与 K-mart 合并,持续关店,与 Amazon 展开合作等等… 一直没能系统性地拯救 Sears。随着不断滑落的收入,连年亏损和巨额债务,Sears 今天 (10/15 周一) 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很巧合,当初想写 Sears 是因为去芝加哥的 Willis Tower 后越看 Sears 历史越有趣。写到这一系列第七篇,正好 Sears 申请破产;由于当初看的是 Sears 的历史,对于本世纪以后的进展以及今年的破产,以后有机会再写)

Read more…

http://www.searsarchives.com/history/history1980s.htm

https://www.investopedia.com/news/downfall-of-sears/

https://www.encyclopedia.com/social-sciences-and-law/economics-business-and-labor/businesses-and-occupations/roebuck-and-co-sears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6)

Chapter 5 – Sears 第三王朝:resilience from Financial arm and spin-offs 金融业务撑住局面 & 独立分拆上市
保险业务:第二王朝留下的优良遗产 – AllState 

Allstate 作为 Sears 旗下的汽车保险业务 (auto insurance),是 Wood 时期 (1931 年)栽下的树苗。

在汽车时代来临以及各州立法强制车险划分事故责任的时代背景下,Allstate 的业务蒸蒸日上。同时,依靠 Sears 迅速扩张的线下点,1934 年 Allstate 在芝加哥 Sears 店里开设第一家线下网点。

随着二战后新一轮汽车制造业新一轮爆发,Allstate 已经成为 Sears 重要利润来源。1950s,Allstate 陆续进入 fire insurance 和 life insurance 等其它业务。

1993 年,Sears 将 Allstate 分拆上市,出售约 20% 股份获得约 21 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一起 IPO。

消费信贷业务:从第一王朝传承到 Discovery

1911 年,Sears 开始让消费者基于 credit 购物。这是在 catalog 邮购时代的创新,直到 40 多年后美国才出现通用信用卡。

信用消费早就出现(比如基于 Sears 等 department store),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比如 department store 的 charge coin -> charge plate -> plastic charge card,read more here),于 1950s 正式进入信用卡时代。

根据 Sears 公司历史记载,Sears 在 1953 年推出了 Sears credit card。

更为现在所熟知的是 Sears 在 1986 年正式推出的 Discover Card,与已经颇具规模的 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 网络展开竞争。背靠 Sears 当时还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以及亲民的条款(无年费、较高信用额度、cashback等),Discover Card 迅速扩张。三年后已有 210 万(14%)美国家庭使用 Discover Card。

全面金融服务构想:Dean Witter Discover

在推出 Discover Card 前,Sears 于 1981 年 6 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第五大券商 Dean Witter Reynolds (由 Dean Witter 和 Reynolds 1978 年合并形成)。

1981 年,Sears 还收购了地产 broker Coldwell, Banker & Co.。

至此 Sears 的金融板块已经覆盖保险、券商、信用卡、地产中介四大业务。

1985 年 Sears 收购 Greenwood Trust Co.(2000 年改名 Discover Bank),作为随后 Discover Card 的发卡行;1986 年的 Discover Card 隶属于 Dean Witter 旗下。

1993 年,与 Allstate 类似,Sears 出售 20% 的 Dean Witter Discover 股份,分拆独立上市,将剩余 80% 分给 Sears 原股东。

1997 年,Dean Witter Discover 与 Morgan Stanley 合并,之后改名为 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2007 年,Discover 从 Morgan Stanley 独立出来,成为 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


80 年代 Sears 金融业务依托其强大的线下网络和客户渠道势不可挡,支撑着 Sears 四面楚歌的零售业。

1993 年的一系列举动,是 Sears 重新将重点放在零售老本行的尝试。然而,时代已经将 Sears 甩在身后。Sears 第三王朝难回巅峰,并且在二代目 Wal-Mart 同期的零售巨头和未来三代目 Amazon 的追逐中越落越远。

 

To be continued…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5)

Chapter 4 – Sears 第三王朝: Falling from the throne 盛世渐微

Sears 第二王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Seas 依旧是美国数一数二的零售商。尽管有其它零售商高速增长,Sears 的统治地位暂时不会有人质疑。

Sears 也已经进入各其它行业,不仅依靠 retailing;这既是 diversify,也是劣势。

Robert Wood 之后的 CEO 包括 – Arthur Wood, 1973-1978, Edward Telling, 1978-1985, Edward Brennan 1985- 1995

来自南方的 Wal-Mart

南方各州的零售发展一直落后于北方很多。

Wal-Mart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始人 Sam Walton 1950 年在 Arkansas 州(南方州,位于密苏里州南边儿)买的第一家店。

1967 年,Wal-Mart 在 Arkansas 州开到了 24 家店;1968 年才进入其它州(北面 Missouri & 西面 Oklahoma);到 1975 年,沃尔玛又陆续进入 6 个州,以 125 家店覆盖美国南方 9 个州。

70 年代的主题 – 油价飙升 & 通货膨胀

1970s 有两次石油危机和经济压力,1973-1974 和 1979 – 1980。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和社会环境有两个变化。

一个变化,是美国的消费者出现两极分化。新晋的 upper-middle class 阶层及以上,越来越偏向更高端/偏奢侈性质的零售商和品牌,Sears 的选择较少,已不能满足他们全部需求。另一极,是寻求更低价格的消费者发现扩张的 discounter 连锁零售商更具有吸引力,包括 Wal-Mart, K-Mart, Target 等(后两家也都是同时期成立的零售商)。

另一个变化,是新建/重建房屋 momentum 的减弱,消费者对于 durable 商品需求降低。

Read more on Sear’s 1974 financial results – net income plunge 47.7%

外部的经济压力和新搬入世界第一高楼的自信,让 Sears 对于环境和自身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与此同时,Sears 花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资源在金融业务,主营业务零售业在竞争中没有跟上步伐。

二代目! Wal-Mart 称王

1988 年,Wal-Mart 成为了美国最 profitable 的零售商,并于 1990 年正式在销售额上超过 Sears,成为美国零售业第二代霸主。(1990 Revenue – Sears $32bn, Wal-Mart $32.6bn)

 

To be continued…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4)

Chapter 3 – Sears 第二王朝: Sell anything to create everything 什么都卖到什么都造

在 Wood 执掌时期,随着线下店的扩张,覆盖用户数的大幅提升,Sears 开始向上游延伸。

这与 Amazon Basics 系列异曲同工。

Sears 的线下店开始时,除了现在常见的衣服等,还有冰箱等各种电器、建筑材料工具等。Sears 卖的东西以品质好著称。

为了更好保证上游供货质量,尤其是耐用品等消费者往往更看重质量的门类,一个自然的选择就是走类似自主品牌的路。

1927 年开始的 Craftsman(工具)和 Kenmore(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就是最好的代表。现在这两个品牌已经比 Sears 更具有活力,也会活得更长。

1929 年,Sears 安排了两个上游供应商的合并 – Nineteen Hundred Corp. 后来 1950 年更名为 Whirlpool,现在是美国最有名的电器品牌和生产商,

Sears 创立的这些品牌往往在市场中的定位是质量好、高端。

但同时,也为之后 Sears 的发展局限埋下了伏笔。

首先,不能对所有品牌一视同仁,或者原则上一视同仁,使得不在 Sears 体系内的品牌和生产商感觉到很不公平的规则。Sears 依靠庞大的渠道和消费者基数,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更便宜的供货,更大程度压上游利润空间;但也促使其它品牌另寻出路,扶持其它零售商,寻求其它渠道。

其次,消费者重视的质量等要素只在部分商品中有用。在后来其它种类商品的竞争中,高频快消品支撑了低价连锁零售商等后起之秀的崛起。

此外,一战二战之后长时间和平发展时期和生活水平提高,让消费者主要购买商品的类别渐渐转向日用消费。

1950s 中期,Sears 已经有超过 700 家门店;1975 年,Sears 和其后两名的零售商,占据了整体百货销售的 43%。

Wood 1954 年名义上退休,但一直保留权力直到 1969 年去世。在此期间,Sears 换过数任继任者,但时间都不长。

1970 年,Sears Tower 在芝加哥开建,三年后将建成世界第一高楼,并保持约 25 年;同时,这也是 Sears 第二王朝落幕的终篇…

 

To be continued…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3)

Chapter 2 – Sears 第二王朝: urbanization & physical expansion 城市化 & 线下扩张

1920s 随着一战结束经济复苏,各行业蓬勃发展。对那个时代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当属汽车工业。

New Era of Automobile for Everyone 人人有车新时代

1908 年第一台 Ford Model T 汽车出厂,这是福特第一款由生产线大规模生产出来的汽车,也是如今众所周知的第一款 “现象级” 车。

到 1927 年,福特汽车厂已售出 1500 万辆汽车 (1920 年美国人口约 1 亿)。

同时,略微不那么引人注意但极其重要的基本面变化,是道路的建设和美国城市化的推进。美国城市人口比例从 1900 年的约 40% 上升至 1960 年的约 70% (美国东北部城市化水平在 1920 年就达到 75%)。(More on US Urban Population %)

城市化进程以及汽车的普及让极度依赖于 mail-order 的人口大幅下降。

Shifting Focus on Retail Stores 转型!线下店

1906 年上市的 Sears 也即时找到了新的路线 – 1925 年,第一家 Sears, Roebuck 线下店 (department store,百货公司) 在芝加哥开业,位于 Sears 总部片区内。

Sears 的掌舵人 Rosenwald 于 1924 年卸任总裁,仅担任董事长。第一家线下店在他执掌期内设计并建造。同一年,General Robert E. Wood 加入 Seas,他将在之后引领 Sears 第二王朝。

从 1892 年成立的公司算起,此时的 Sears 已走过了 32 年。在第 33 年开始的线下店运营,让 Sears 成功抓住了新趋势。

1925 年,Sears 第一家线下店十分成功,同年共开了 7 家,之后两年又开了 20 家。

随后 Sears 线下店数量进入爆炸增长:1928 年共有 192 家,1929 年共 319 家,1933 年共 400 家。

最快的时候,一年间平均一天新开一店。

1931 年,线下店的销售额第一次超越 mail-order,占总营收 53.4%。

1932 年,Sears 内部设立 store planning and display 部门。商场正式成为了 Sears 的产品,而不仅仅是开展业务的场所。

Wood 作为 Sears 第二王朝当之无愧的缔造者,从 1928 年至 1939 年担任 president,并从1939 年到 1954 年担任董事会主席。

经历过大萧条和二战,Sears 在美国零售业的称霸似乎看不到尽头;1942 年,Sears 在古巴开设了第一家美国之外的分店;1945 年,Sears 营收超过 10 亿美元;1947 年,Sears 在墨西哥开设了线下店。

To be continued…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2)

chapter 1 – Sears 第一王朝 (Cont’d,续)
电话系统 Telephone network

更为人所熟知第二个基本面变化 – Alexander Bell 在 1876 年发明了电话,之后成立 Bell Telephone Co.(后更名 American Bell;合并 Western Electric 作为其设备生产业务,其中 1883 年的一个部门即为后来的 Bell Lab)。

AT&T 1885 年由 Bell 等人成立,以长距离的电话网络从纽约起家,1892 年(从纽约)联通芝加哥,1915 年扩展至旧金山。AT&T 1899 年成为 American Bell 的母公司,由 American Bell 的人执掌。现如今的 AT&T 由之前被反垄断拆分的公司之一 Southwestern Bell 收购合并而来。

1910 年的 750 多万用户中,有约 200 万来自 farmers,占到全美 farmers 总数的 25%。到 1920 年,农业大州 Iowa 已有 86% 的 farmers 有电话连接。

一战前和一战中,美国电话系统开始 [尝试] 被 highly regulated/owned by government;城市的用户价格高,偏远/农村地区价格低。AT&T 借助政府力量扩张,推高了电话普及率。

Mail-order 邮购

回到 Sears 身上,铁路+邮递系统,以及电话系统的普及,使 mail-order 这一新的购物形式再自然不过。

原本各当地小市场的高价和有限的选择 (pricy and limited),成为了 Sears 重新定义美国零售业形态的垫脚石。

借助邮递系统的 Sears catalog,从当初的手表、首饰等,迅速扩展至 500 多页,成为了那个时代美国人手里的 “consumer bible”。

1908 – 1940 年,Sears 甚至扩张到了房地产建造,将图纸建材等打包邮寄,让消费者可以邮购买房子 – 像搭积木一样 DIY。Sears 在三十多年间陆续推出几十款不同的设计,卖出 7 万多套这样的房子。(More on Sears’ mail-order homes)

从一个商品扩展的其它任意领域 – Amazon 从卖书开始,正如 Sears 从手表开始。

从 1895 年营收 7.5 万美元到 1907 年 5000 万美元 (今天价值 13 亿美元),Sears 在 1900 年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于1906 年 IPO;在铁路邮政系统和电话普及的助推下,迅速开启了 Sears 第一王朝。

 

To be continued…

 

Appendix II – Telephon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es (from The Worldwide History of Telecommunications)

Year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 of Telephones 1,355,000 7,635,400 13,329,400 20,202,000 21,928,000 43,0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