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4)

Chapter 3 – Sears 第二王朝: Sell anything to create everything 什么都卖到什么都造

在 Wood 执掌时期,随着线下店的扩张,覆盖用户数的大幅提升,Sears 开始向上游延伸。

这与 Amazon Basics 系列异曲同工。

Sears 的线下店开始时,除了现在常见的衣服等,还有冰箱等各种电器、建筑材料工具等。Sears 卖的东西以品质好著称。

为了更好保证上游供货质量,尤其是耐用品等消费者往往更看重质量的门类,一个自然的选择就是走类似自主品牌的路。

1927 年开始的 Craftsman(工具)和 Kenmore(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就是最好的代表。现在这两个品牌已经比 Sears 更具有活力,也会活得更长。

1929 年,Sears 安排了两个上游供应商的合并 – Nineteen Hundred Corp. 后来 1950 年更名为 Whirlpool,现在是美国最有名的电器品牌和生产商,

Sears 创立的这些品牌往往在市场中的定位是质量好、高端。

但同时,也为之后 Sears 的发展局限埋下了伏笔。

首先,不能对所有品牌一视同仁,或者原则上一视同仁,使得不在 Sears 体系内的品牌和生产商感觉到很不公平的规则。Sears 依靠庞大的渠道和消费者基数,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更便宜的供货,更大程度压上游利润空间;但也促使其它品牌另寻出路,扶持其它零售商,寻求其它渠道。

其次,消费者重视的质量等要素只在部分商品中有用。在后来其它种类商品的竞争中,高频快消品支撑了低价连锁零售商等后起之秀的崛起。

此外,一战二战之后长时间和平发展时期和生活水平提高,让消费者主要购买商品的类别渐渐转向日用消费。

1950s 中期,Sears 已经有超过 700 家门店;1975 年,Sears 和其后两名的零售商,占据了整体百货销售的 43%。

Wood 1954 年名义上退休,但一直保留权力直到 1969 年去世。在此期间,Sears 换过数任继任者,但时间都不长。

1970 年,Sears Tower 在芝加哥开建,三年后将建成世界第一高楼,并保持约 25 年;同时,这也是 Sears 第二王朝落幕的终篇…

 

To be continued…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3)

Chapter 2 – Sears 第二王朝: urbanization & physical expansion 城市化 & 线下扩张

1920s 随着一战结束经济复苏,各行业蓬勃发展。对那个时代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当属汽车工业。

New Era of Automobile for Everyone 人人有车新时代

1908 年第一台 Ford Model T 汽车出厂,这是福特第一款由生产线大规模生产出来的汽车,也是如今众所周知的第一款 “现象级” 车。

到 1927 年,福特汽车厂已售出 1500 万辆汽车 (1920 年美国人口约 1 亿)。

同时,略微不那么引人注意但极其重要的基本面变化,是道路的建设和美国城市化的推进。美国城市人口比例从 1900 年的约 40% 上升至 1960 年的约 70% (美国东北部城市化水平在 1920 年就达到 75%)。(More on US Urban Population %)

城市化进程以及汽车的普及让极度依赖于 mail-order 的人口大幅下降。

Shifting Focus on Retail Stores 转型!线下店

1906 年上市的 Sears 也即时找到了新的路线 – 1925 年,第一家 Sears, Roebuck 线下店 (department store,百货公司) 在芝加哥开业,位于 Sears 总部片区内。

Sears 的掌舵人 Rosenwald 于 1924 年卸任总裁,仅担任董事长。第一家线下店在他执掌期内设计并建造。同一年,General Robert E. Wood 加入 Seas,他将在之后引领 Sears 第二王朝。

从 1892 年成立的公司算起,此时的 Sears 已走过了 32 年。在第 33 年开始的线下店运营,让 Sears 成功抓住了新趋势。

1925 年,Sears 第一家线下店十分成功,同年共开了 7 家,之后两年又开了 20 家。

随后 Sears 线下店数量进入爆炸增长:1928 年共有 192 家,1929 年共 319 家,1933 年共 400 家。

最快的时候,一年间平均一天新开一店。

1931 年,线下店的销售额第一次超越 mail-order,占总营收 53.4%。

1932 年,Sears 内部设立 store planning and display 部门。商场正式成为了 Sears 的产品,而不仅仅是开展业务的场所。

Wood 作为 Sears 第二王朝当之无愧的缔造者,从 1928 年至 1939 年担任 president,并从1939 年到 1954 年担任董事会主席。

经历过大萧条和二战,Sears 在美国零售业的称霸似乎看不到尽头;1942 年,Sears 在古巴开设了第一家美国之外的分店;1945 年,Sears 营收超过 10 亿美元;1947 年,Sears 在墨西哥开设了线下店。

To be continued…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2)

chapter 1 – Sears 第一王朝 (Cont’d,续)
电话系统 Telephone network

更为人所熟知第二个基本面变化 – Alexander Bell 在 1876 年发明了电话,之后成立 Bell Telephone Co.(后更名 American Bell;合并 Western Electric 作为其设备生产业务,其中 1883 年的一个部门即为后来的 Bell Lab)。

AT&T 1885 年由 Bell 等人成立,以长距离的电话网络从纽约起家,1892 年(从纽约)联通芝加哥,1915 年扩展至旧金山。AT&T 1899 年成为 American Bell 的母公司,由 American Bell 的人执掌。现如今的 AT&T 由之前被反垄断拆分的公司之一 Southwestern Bell 收购合并而来。

1910 年的 750 多万用户中,有约 200 万来自 farmers,占到全美 farmers 总数的 25%。到 1920 年,农业大州 Iowa 已有 86% 的 farmers 有电话连接。

一战前和一战中,美国电话系统开始 [尝试] 被 highly regulated/owned by government;城市的用户价格高,偏远/农村地区价格低。AT&T 借助政府力量扩张,推高了电话普及率。

Mail-order 邮购

回到 Sears 身上,铁路+邮递系统,以及电话系统的普及,使 mail-order 这一新的购物形式再自然不过。

原本各当地小市场的高价和有限的选择 (pricy and limited),成为了 Sears 重新定义美国零售业形态的垫脚石。

借助邮递系统的 Sears catalog,从当初的手表、首饰等,迅速扩展至 500 多页,成为了那个时代美国人手里的 “consumer bible”。

1908 – 1940 年,Sears 甚至扩张到了房地产建造,将图纸建材等打包邮寄,让消费者可以邮购买房子 – 像搭积木一样 DIY。Sears 在三十多年间陆续推出几十款不同的设计,卖出 7 万多套这样的房子。(More on Sears’ mail-order homes)

从一个商品扩展的其它任意领域 – Amazon 从卖书开始,正如 Sears 从手表开始。

从 1895 年营收 7.5 万美元到 1907 年 5000 万美元 (今天价值 13 亿美元),Sears 在 1900 年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于1906 年 IPO;在铁路邮政系统和电话普及的助推下,迅速开启了 Sears 第一王朝。

 

To be continued…

 

Appendix II – Telephon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es (from The Worldwide History of Telecommunications)

Year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 of Telephones 1,355,000 7,635,400 13,329,400 20,202,000 21,928,000 43,004,000

一朝风雨一代王:Sears, Walmart, Amazon (1)

这是一(几)篇关于 Sears 的 blog。

对于没有生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我觉得几个标签更直观 –

“sell anything” 的鼻祖,

20 世纪上半叶 (1900-1950) 的 Amazon,

第一代 retail 霸主…


chapter 0: Sears 建立 和 美国农村零售业背景

Richard W. Sears 1886 年开始通过邮寄的方式卖手表,1889 年将公司出售想去养老。

没过几年,安定不下来的 Sears 又来到芝加哥,1892 年重操旧业,与 Alvah C. Roebuck 一起成立新公司,后命名为  Sears, Roebuck & Company。之后经历一些股权调整后,公司由 Sears 和 Rosenwald 管理(主要依靠 Rosenwald)。Rosenwald 于 1908 年正式接任总裁和董事长。

彼时的美国农业、农场和农村人口 (rural population) 依旧定义了美国主要的社会形态。rural population 比例占到 60%。农村零售业 (retail) 极其分散地存在于一个一个小集市,是极其典型的卖方市场 (seller’s market)。

货品种类有限,数量有限,渠道单一,卖方往往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 – 那时美国 rural retailing 的现状成为了包括 Sears 在内一系列公司爆发的垫脚石。


chapter 1 – Sears 第一王朝: from watch to “consumer bible” 从手表到消费者圣经

有了落后的 rural retailing 作为垫脚石和攻击对象,Sears 给这些农场主/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 mail-order(邮购)。

1850 – 20 世纪初的美国,有两大基本面的变化注定了 mail-order 式零售业的爆发。

一个是铁路,一个是电话系统。

铁路系统 railway system

至 19 世纪上半叶,美国的铁路多由私人修建,互相较为独立,但几乎已完整链接北方和中西部城市。北方的铁路系统在 cilvil war 中发挥重要作用。

1855 – 1871,在联邦政府政策支持下,西部地区的铁路线大规模增加。

civil war 之后的重建期,北方的金融系统在南方铁路扩张中作用显著,也为之后的整合埋下伏笔。1873 年的金融危机影响到许多独立的铁路线,以及它们背后 railway bond 的高杠杆;许多铁路线接近破产或进入破产程序,是之后铁路系统整合的另一伏笔。

19 世纪末,一代传奇 J.P. Morgan 在铁路系统整合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开创性地举行了了行业会议(全美各铁路公司聚集一起开会)。

截止到 1890 年,美国的铁路网络已经相当完善,总里程超过 16 万 miles。近 130 多年后的今天,美国铁路网路里程数也是约 16 万 miles。

铁路系统促进了美国全方面发展,包括邮政系统。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USPS) 是联邦政府下的独立机构,是一个 ”宪法级别” 的机构,承担了远超其它运输公司 (FexEX, UPS 等) 的使命和责任。比如 1891 年开始尝试的 Rural Free Delivery (RFD) 服务,大大降低了美国农村地区的邮寄难度和成本。USPS 于 1913 年开始通过邮政系统递送超过一般信件重量的包裹 (Parcel Post)。

Rural Free Delivery (RFD) 服务是 Sears 第一王朝的一大功臣。

 

To be continued…

 

Appendix I – Railroad Active Mileage by Region (from WikipediaReport o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Eleventh Census 1890)

Region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New England 30 513 2,596 3,644 4,3273 5,888 6,718
East 1,484 3,740 11,927 18,292 28,155 40,826
South 10 737 2,082 7,908 10,610 14,458 27,833
Midwest 46 4,951 11,031 22,213 35,580
South Central 21 107 250 331 1,621 5,154
West 239 4,578 15,466 47,451
TOTAL U.S. 40 2,755 8,571 28,920 49,168 87,801 163,562

 

Blackstone’s Renovation Plan @ Willis Tower

感觉我对于 real estate 的兴趣超过了自己的认知。

上一篇里最明显的结论之一就是观光台对于高层商业建筑盈利的影响是巨大的。以游客为中心的 renovation 可以通过一小部分的改造撬动整个建筑的盈利水平。

Blackstone 就是这么做的。

2017 年 2 月,Blackstone 宣布了了 5 亿多美元的 Willis Tower 改造计划

1. 其中一个操作就是改造 Skydeck

Image Source: Chicago Tribune, Morningstar, Blackstone

Skydeck 的改造将涉及 2000 万美元:原本一层将扩展至两层 (102nd & 103rd),将能同时容纳 1200 人(double);外部将有一圈 open-air ledge walk;将打造一个位于楼外的 glass box,让游客体验用绳子从第 103 层降到第 102 层…

Blackstone 预计这些改动将提高 Skydeck 的年收入至 5000 多万美元 ($35.5m in 2016)

2. 更重要的改造来自于地面上的 retail + restaurant + entertainment 中心,地面3层,地下三层,一层 50k sqft,总共超过 300k sqft

Southeast corner –

Image Source: Blackstone Group and Equity Office, Crain’s Chicago Business

Southwest corner –

Image Source: Blackstone, dnainfo

3. 另一部分是写字楼 office space 的 renovation,包括电梯、lounge等,涉及约 150,000 sqft

Image Source: Blackstone, dnainfo

Blackstone 的计划还是很被资本市场接受的,也带来的更高的写字楼入住率。

今年 4 月,Blackstone 从 Willis Tower 中又贷出 3 亿多美元(由于资产升值,以及对翻新计划的认可);Blackstone 累计已贷出 13 多亿美元,超过其当初 15 年收购的成本。不考虑翻新计划支出的话,当初收购用的资金已全部回收,3 年。Blackstone 也更新了整体改造计划,提高预计投入至 6.68 亿美元 (from 5.46 亿美元;已花费 2 亿美元)。Willis Tower 的价值已接近 $1.8 billion。read more here

Chicago 地标借着 consumer 的消费,将进化成新的庞然大物。

Money-Printing Skydeck & 帝国大厦

芝加哥地标之一的 Willis Tower 是相当有江湖地位的一座高楼。

1973 年建成的时候叫 Sears Tower,成为当时全球第一高楼,1450 ft;2009 年更名为 Willis Tower;2015 年,BlackStone $1.3bn 拿下。

Willis Tower 第 103 层的 Skydeck 是相当著名的景点,是美国 highest observation deck

Image Source: theskydeck.com

周末去了一趟,也顺道好奇了一下 Skydeck 的盈利水平 –

The 103rd-floor Skydeck Chicago, which draws 1.7 million visitors per year…

In 2016, Skydeck revenue totaled $35.5 million, up from $28.7 million in 2014.

Operating income at the Skydeck rose to $29.9 million in 2016, up 22 percent from 2014, according to the Morningstar report. The observatory also is an extremely lucrative business, generating an operating profit margin of 84 percent last year.

部分报道的原文 link 已经打不开了,不确定数字是否属实;先把搜索的截图存下来

money printing…

简单 run 一下数字:平均 5000人/天,350天/年,$20/人 -> $35m,差不多

由于整个建筑的 modular 设计,skydeck 所在的第 103 层可以粗略估计一下,为 75 * 75 * 2 = 11,250 sqft,assume 是 10k sqft。

稍微查了一下附近 west loop 的 office 租金,assume $45/sqft/yr

skydeck 的收益用 $35m/10k sqrt 算一下,约是 $3500/sqrt/yr

money printing…


对比一下 Empire State Building – 有 86 层和 102 层两个 observatory,2017 年和 2016 年分别有 4.05 million 和 4.25 million 人次的 visitors,年收入分别为 $127.1 million 和 $124.8 million,人均约 $30。

考虑到纽约对比芝加哥、帝国大厦对比 Willis Tower,一些 premium 完全合理。不过帝国大厦的 operating margin 较低,2017 年约 76%,2016 年约 77%。

帝国大厦的 observatories 的收入也是占到帝国大厦总收入约 40%…

Source: Empire State Realty Trust 2017 Annual Report


Takeaway – 相比于租写字楼的公司,游客的钱好赚,好赚太多。

 



Chicago Marathon and Hotel Room Pricing

这周末去芝加哥小逛一圈,看看老同学。

碰巧周日是一年一度的芝加哥马拉松,算是美国最大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之前订酒店的时候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大型活动,只是觉得房间很少,价格比正常高出不少。

在去之前几周,也隔段时去 check 了一下酒店价格。以 Hyatt Regency Chicago 为例(这两天住的酒店),四周前普通房间大约是 $440/晚,过一周降到 $400/晚,之后降到 $360 ->$ 340。

原本在想 Hyatt 怎么有如此奇怪的定价策略(Hyatt 还有最低价保护),到了芝加哥突然就明白,可能是 – 周末天气预测不好(下雨,不适合马拉松),导致不少人取消计划,才会有如此明显以及奇怪的降价曲线。

大型 event 对于酒店的贡献 can’t be overestimated。大型活动和会议的数量质量,以及相应的酒店业表现,是很有用的 indicator 来跟踪称城市发展和行业发展。

简单找了两个 SF 的数据 – 不过很 high level 以至于没有具体的 implication..

Hotel Occupancy Rate

Hotel Average Daily Rate


想象中,一个 monitoring panel 应该很有用,包括主要城市每周大型活动会议,对应酒店交通 detailed 数据,还有行业影响等等。

应该没有 publicly available 的版本,有待制作或整合公开。

10年流行音乐 – 2006 vs. 2016, 2007 vs. 2017

最近在 b 站上感受到了一股音乐复兴的势力。一大波十几年前的流行 [经典] 歌曲被翻出来。

选两个视频,看一看

www.bilibili.com/video/av19408071

www.bilibili.com/video/av19323369

抛开每首歌的评论,还有一些有趣的点 –

  • 由于 b 站的年龄层,有一些怀旧的 bias,但被更年轻的用户中和一些。整体而言,用户偏向 2006/2007 年的歌曲。
    • 这里面应该有一层对于当下天天听的流行歌的疲倦
    • 以及对于拥有一些怀旧情怀的优越感,经历过美好历史的优越感(看着这些歌长大)
  • 2006/2007 派出的歌曲大多有巨星加持,更在观众那里加分。虽说巨星也是因为时间检验和加成,但感觉那是个更容易出所谓巨星的年代。
  • 说到巨星的出现,除了个人的能力 – 两个时代相比,音乐分发的势力和格局很不一样,音乐消费的种类也更多样化,商业模式更立体。
  • 技术进步带来的 mv 质量、音质上升(网速、读取速度等基础)毋庸置疑。但观众也表现出对于修音、后期等编辑的抵触
  • 观众对于歌词以及音乐想表达的内容有偏好。无情感或无思想的歌曲在这类比拼中容易落入下风(或者工厂式的情感)。
    • 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真实抑或是“生产”的内涵,全凭观众主观判断。而这个判断会受音乐分发方式、流传度、出现场合等附加因素影响。

 

Gig Economy & Employment Issues in the 21st Century

今天公布的美国上一周 (9/23 – 9/29) Weekly Jobless Claims 降至 20.7 万例,接近 49 年低点。49 年最低点在两周前触及,9/9 – 9/15 那周的 Initial Jobless Claim 为 20.2 万例,是 1969 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点。

昨天公布的 nonfarm private sector employment 数据也很出色,增加 23 万例。市场对于明天将公布 non-farm payroll 数据期望相当之高。

8 月的 unemployment rate 已降至 3.9%。Full-employment 社会的话题今年以来获得更多关注…

但在经济数据的背后,不应该忽视的是新型商业模式对于这些数据的影响 – uber, lyft, airbnb, grubhub, etc… so called “gig economy”。同时,原先简单粗暴的 employed/unemployed 划分已经不能充分反应新经济的就业问题。

把旧的思维模式强加在当前经济模式下,必然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1. 原本 unemployed 人口通过 uber 等公司作为收入来源,没有 actively looking 或者没有 desire for or availability for work;然后一部分也不会当自己是 employed,由于是数据来源是 survey,最终导致部分人口没算在 labor force 里,不算做失业人口。一个参考是 08 – 13 年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的下降。
  2.  gig economy 中的 “employer” 各方面没有保护,比如最低工资保障 mini wage,健康保险 health insurance,养老 pension,失业保护 unemployment insurance 等
    • 各州对于相关纠纷的判决有所不同,但都开始关注 independent contractor / employee 的问题。
    • 参考 case 1:加州 Lawson v. GrubHub,2 月 Judge Corley 支持 independent contractor [trial court];在下面的 case 之后,5 月 Lawson 上诉至 U.S. Court of Appeals for Ninth Circuit
    • 参考 case 2:加州 Dynamex Operations West, Inc. v. Superior Court,4 月底 California Supreme Court 支持按 employer 的划分,并采用 ABC test
      • (A) that the worker is free from the control and direction of the hiring entit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both under the contract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and in fact;
      • (B) that the worker performs work that is outside the usual course of the hiring entity’s business; and
      • (C) that the worker is customarily engaged in an independently established trade, occupation, or business of the same nature as the work performed.
    • 参考 case 3:纽约州 The New York Stat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ppeal Board 于 7 月支持 uber driver 在失业保险方面应算作 uber 的 employee
    • 相关 case – 领取失业福利的同时开 uber:Lowman v.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Board of Review [Pennsylvania Commonwealth Court],“by occasionally accepting offers of work such as that afforded by Uber, an individual does not make a ‘positive step’ toward establishing an independent business”,参见 Bruce L. Baldwin 文章
  3.  under-employment 问题。当前 gig economy 中的 independent contractor 更偏向于 lower-skilled 工作;以及拉低整体的 productivity。这是个更长期的问题。

BLS 有一项统计,在 2017 年 5 月,美国约有 1.6 million electronically mediated workers, accounting for 1.0 percent of total employment;uber 今年 9 月在自己的 blog 中称已有超过 90 万的 driver,两个数据也算 consistent。

下图来自今年 9 月 JPM 的一篇 research,更直观,但有 bias,在 JP Morgan 开户的人更可能参与在 gig economy 中

从整体看,这还不是一个大规模群体,但不难想象这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群体。在 AI 和娱乐的未来,gig economy 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下个十年食物增量 – 非洲的谷物,印度的乳制品,中国的肉类

一篇关于未来十年全球农业发展的研究 – 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8‑2027

Bloomberg 依此做的一张图拿来分享一下,原文链接

未来十年农业/食物增长主力将来自非洲和印度。不过这项研究的 assumption 是中国人口净增长放缓,到 2027 年近乎于 0 增长。

以及这项研究大部分结论都参照的是上涨前的油价。通过各种 pass through 以及肥料等成本提升,石油价格对食物价格影响不可忽略,并反而影响供需关系。

但各地区对于不同食物的 prefer 程度,确实值得参考。以及附上下图供参考,原文链接